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团队式教学法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口腔颌面外科对于医师的要求极高,需要其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基础,并拥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机能,是口腔医学生所必需要学习的一项,口腔颌面外科课程,其具有的专业词汇多,课程内容多且学习难度大,学生在学习期间遇到的困难较多,医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学习热情会不断下降,教学质量也随之下降[1]。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式的接受理论知识,只能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充足,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且临床教学中也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机械地通过管理病例、上手术等方式进行实践技能学习,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2]。口腔颌面外科不仅仅是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还是涉及许多内科、外科的知识,而按照目前全国各类医院越来越专科的趋势,学科交叉部分的知识将变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授予学生[3]。有效地加强对口腔颌面外科实习医生的带教水平,进一步加强当前口腔医学教育的质量,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的综合型实用型高素质人才[4]。该次研究针对团队式教学法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表2 两组实习医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评分情况调查表比较[(),分]组别研究组(n=25)对照组(n=25)t值P值提高学习主动性 提高学习兴趣 提高思维能力/专业技能 提高团队意识14. 10. 15. 11. 15. 10. 14. 9.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总分15. 10. 80. 60. 22.984<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对象为该院口腔颌面外科进行实习的50名实习医学生,随机抽取分组;研究组实习医生男性15名,女性 10 名;平均年龄(26.)岁;对照组实习医生男性 17名,女性 8名;平均年龄(27.)岁;两组实习医生学历均在本科以上,基础个人资料和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习医学生接受常规教学:按照教学课程安排课程,并由带教医生组织学生对教材进行学习,并系统性的讲解内容疑难点,并定期组织实践课进行专业操作展示以及教学。

研究组实习医学生则在常规教学基础上,接受团队式教学法:①课程设置:带教教师需要对教学课程内容进行熟悉了解后,对课程进行科学性安排;②分组安排:将选取的25名实习医学生进行随机性分组,共5组每组5人;③课程选择:根据教师制定的课程,并选择典型的病例,作为课程的教学重点,并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学习;④组内、组间讨论:根据选择的典型案例,组织小组开始教学,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对案例的相关文献内容进行查找和翻阅,搜集相关的病例资料,并组织进行组内的分享以及讨论,针对组内沟通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疑点,在进行组内沟通的同时,也可以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沟通讨论,对于典型的争议点,可以组织组间辩论,两组可以选择代表进行观点分享以及辩论;⑤带教医生讲解:在组内、以及组间的讨论结束后,带教医生组织学生进行成果汇报,对小组讨论得出的结果进行汇报,并在汇报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以及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并结合性的对专业操作进行讲解和实践教学;在每一次讨论结束后,对学生的行动能力、专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进行评价。每一阶段课程结束后,带教医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对难点、重点进行最后的梳理和讲解。

1.3 观察指标

①采取试卷形式对两组实习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考核,满分100分;对两组实习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进行实景操作考核,满分30分;②使用教学模式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实习医学生进行调查,由实习医学生进行评分,共5项,每项满分20分,总分100分。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的所有临床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为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进行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医学生的考核成绩情况

研究组实习医学生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专业操作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实习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实习医学生的考核成绩情况调查表比较[(),分]组别 理论知识考核成绩 专业操作考核成绩研究组(n=25)对照组(n=25)t值P值89. 71. 21.539<0.05 23. 18. 12.376<0.05

2.2 两组实习医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评分情况

研究组实习医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医学生的评分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