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两种托槽对双颌前突患者正畸性根尖外吸收影响

0 引言 Introduction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对美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对错畸形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逐渐增多。科学合理的正畸治疗会让患者获得整齐的牙齿排列、协调的咬关系、良好的面型及侧貌等矫治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状,如正畸性根尖外吸收。几乎所有的患者在正畸治疗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根尖外吸收现象[1-3],严重的牙根吸收会导致根冠比例减小,降低牙齿稳定性,甚至引起牙齿松动、脱落[4]。正畸性根尖外吸收作为正畸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其发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可分为患者因素与治疗因素2 大类,患者因素包括遗传、性别、年龄、全身状况、牙颌面结构、错类型、覆覆盖、牙位、牙髓活力、牙根形态、不良习惯、创伤等情况[5-15];治疗因素与拔牙与否、疗程长短、持续时间、矫治器种类及弓丝材料、矫治力的大小及方向、牙齿移动范围及方向、转矩控制等情况相关[13-21]。在众多因素中,矫治力值和施力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方面[22]。牙根周围牙槽骨在轻柔矫治力作用下发生生理性改建,而不产生透明样变或者牙周膜撕裂伤,从而加快了牙齿的移动速度,并利于牙根及牙周组织健康[23]。

自锁托槽利用托槽上可以开关的滑盖、弹簧夹或托槽自身的弹性结构,将矫治弓丝限定在托槽槽沟中,可以显著减小摩擦阻力[24-25],具有方便临床操作、减少椅旁操作、缩短疗程等优势,在正畸临床中将得到广泛应用[26]。自锁托槽使轻力、简便、高效等矫治理念得到充分体现,但是否也有效减轻正畸导致的根尖外吸收,目前的研究结果不一。部分学者的研究显示,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相比没有降低牙根尖外吸收的优势[27-30],而部分学者的研究认为自锁托槽能减少上颌中切牙的正畸性根尖外吸收[31-32],这可能是因为采用二维成像的根尖片或者全景片观测不能精确定量,或者虽然采用了三维成像的螺旋CT 或锥形束CT 为检测手段,但是在选择病例过程中未将性别、年龄、骨性关系等影响因素排除且病例数量有限,较难判定自锁托槽与正畸性根尖外吸收的关系。双颌前突是临床中常见的错畸形,主要表现为上下颌切牙、牙槽突明显前突,嘴唇外翻或突出,常常合并唇功能不良、开唇露齿,其矫治策略通常是拔除4 颗第一前磨牙,强支抗内收上下前牙,改善面型突度[33-34]。由于需要远距离内收切牙,转矩控制、牙周健康、根尖外吸收等情况在双颌前突矫治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使用高转矩自锁托槽内收前牙过程中转矩丢失较普通托槽小[35],但是其对根尖外吸收发生情况的影响目前未见相关报道。研究通过收集49 例初诊年龄在13-16 岁间的骨性Ⅰ类、均角、男性、生长发育期处于CVSⅣ期、双颌前突拔牙矫治患者,并分别采用高转矩自锁托槽或传统直丝弓矫治前后的锥形束CT 等资料,研究比较2 种矫治器对根尖外吸收影响的差异。

1 对象和方法 Subjects and methods

1.1 设计 临床对比研究。

1.2 时间及地点 试验于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与口颌面修复重建与再生实验室进行。

1.3 对象 选择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49 例。根据采用矫治器情况,其中24 例接受高转矩自锁托槽矫治(自锁托槽组),25例接受传统直丝弓托槽矫治(传统托槽组)。研究获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男性;②年龄13-16 岁,生长发育期处于CVS Ⅳ期,牙根发育完成;③安氏Ⅰ类,骨性Ⅰ类、均角;④双颌前突;⑤覆正常;⑥采取拔除第一前磨牙矫治;⑦采用高转矩Damon-Q 金属自锁托槽或传统直丝弓金属托槽(MBT 托槽)进行系统矫治;⑧使用磨牙强支抗(关闭间隙均采用微种植支抗钉内收前牙,排齐过程中若上颌第二磨牙未萌出或者萌出过程中则采用横腭杆+Nance 托),通镍钛丝排齐、整平上下牙列,0.019 英寸×0.025 英寸不锈钢丝为主弓丝滑动法内收前牙关闭间隙,并根据前牙转矩控制需要在主弓丝上弯制第三序列弯曲;⑨患者及其监护人对治疗方案完全知情同意;⑩病历资料完整,治疗前后拍摄锥形束CT,且图像清晰。

排除标准:①全身系统性疾病;②牙外伤、死髓牙及根管治疗;③正畸治疗史;④牙体、牙根形态、冠根比例异常;⑤深覆;⑥多生牙、先天缺牙;⑦牙周病;⑧X 射线检查牙槽骨中出现骨岛等高密度影像;⑨牙根吸收;⑩牙列重度拥挤;?前牙埋伏阻生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