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标准化病人结合模式在口腔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临床课程,同时又是一门实践要求极高的课程。目前医学教育的模式已经由传统的课题灌输式教学转向以临床病例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案例式教学。随着患者隐私保护意识及职业资格准入机制的完善,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操作机会逐渐减少。基于以上背景,我们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教学中引入了基于标准化病人的CBL(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模式。以常见的临床病例作为先导,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导地位及主观能动性。学会理论知识与临床具体病例的有机结合,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标准化病人(standard patient,SP)又称为模拟病人,是指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的正常人或患者[1]。他们能够逼真地模仿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能够表述病史。本研究将CBL 与SP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教学工作,探讨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选取

2018 年9 月—2019 年1 月学年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见习的我校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52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SP+CBL 相结合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CBL 授课方法。

1.2 SP 相关CBL 病例库的建设

根据口腔颌面外科教学大纲,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知识点,组织科室高级职称以上专家编写SP相关CBL 病例,主要内容包括颌面损伤、颌面部肿瘤、颌面部感染、牙颌面畸形等。所选择的病例应具备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等。病例库要不断补充新的病种、检查手段等。病例的选择应同时考虑到SP 的模拟能力,避免难于演示。

1.3 标准化病人的选择

选取口腔颌面外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及规培生为SP 培训对象。SP 入选标准包括:1)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知识;2)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沟通技巧。

1.4 标准化病人的培训

1)介绍SP 基本知识和相关要求,提高学生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根据编写的SP 相关CBL 病例知识库,向培训对象说明不同疾病的症状、体征、体格检查要点等,重点是沟通交流技巧及不同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展示。3)患者扮演练习,要求培训对象最大限度地模拟不同疾病的症状、体征、心理反应、肢体动作等。将不同疾病的标准化的症状、体征与患者常用的病史叙述方式,医患配合诊疗的情况相融合,最大程度的接近真实的诊疗过程[2]。

1.5 教学方法

教学前由1 位教师对所有学生讲解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对照组采用常规CBL 教学模式,所有病例均为临床典型病例,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计划、病历书写等部分。研究组采用SP+CBL 教学模式,包括临床情境模拟、结合SP 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计划以及病历书写等。两组教学模式病种、学时数相同,由3 名临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参加教学,对同一疾病内容由同一教师负责对照组教学和研究组教学。

1.6 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和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调查。学习效果评价通过考核学生的口腔颌面外科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见(表1)。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中,CBL 组学生理论成绩为(79.)分,临床技能操作成绩为(80.)分;SP+CBL 组学生理论成绩为(84.)分,临床技能操作成绩为(85.)分,与CBL 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 <0.05)(表2)。调查问卷显示SP+CBL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显著高于CBL组(P <0.05)(表3)。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同样要求医学教育随之发生转变,从单纯的培养学生书本知识转变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临床技能。口腔颌面外科专业性较强,需要基础知识的支撑,如口腔解剖学、口腔组织病理学以及口腔医学影像等多学科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将书本中的解剖、生理、病理等知识与临床实际病例有机结合,最终转变为学生能灵活运用的临床技能[3]。如何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其知识面,做到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及临床技能,是当前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教学面临的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