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的
口腔颌面是人体的重要部位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呼吸辅助、语言表达、食物咀嚼等。但由于口腔颌面有丰富的血液循环系统,生理解剖位置与颈部血管、颅脑血管相连紧密,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不仅风险高,而且术后护理风险大,伴随着吞咽动作的难度加大,患者容易出现沟通不便、创面感染或颜面畸形,从而引发并发症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患者在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对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传统的护理工作中一般只会注重疾病本身,对口腔颌面外科护理的要求注重的较少,护理效果与患者预后工作不理想。本次研究中,重点针对个性化护理干预进行探索,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护理中的运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48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14例,女性患者168例,患者年龄为35至58岁之间,平均年龄47.61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患者242例,对照组患者240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无影响治疗的其他疾病,且不存在语言沟通障碍。干预组患者中有男患者162例、女患者80例,年龄为36至56岁之间,平均年龄45.1岁,其中有颌面肿瘤手术患者44例、颌面软组织挫伤患者116例、颌面骨性受损患者74例。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患者152例、女患者88例,年龄为35至58岁之间,平均年龄48.7岁,其中有颌面肿瘤手术患者52例、颌面软组织挫伤患者112例、颌面骨性受损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经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在医生诊断后并表示愿意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平均年龄、基本病情方面无明显差异,对其护理效果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口腔护理,术前为患者介绍有关注意事项,术后为患者提供创面涂药、生理盐水冲洗、输液护理、口腔护理擦洗等常规护理措施,并进行健康教育。
1.2.2 干预组
干预组的个性化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围术期的三个部分。即:首先,术前引导患者熟悉医院环境,评估患者病情,重点对患者呼吸道情况和口腔状态进行排查,对患者耐受力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口腔护理措施;其次,术中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做好保暖工作,防止患者在手术中受到风寒或感冒,为患者讲解手术注意事项,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引导家属配合手术,开导患者克服恐惧心理;最后,术后要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患者呼吸的通畅。在漱口液及护理液选择时,要尽可能避免容易产生口腔异味的药品,降低患者口腔感染的发生率并提升患者口感。对于术后存在吞咽功能障碍、颌骨骨折、颌间固定的患者,给予特别的护理支持,遵照医嘱为患者患处定时涂抹药物预防感染。当发现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等不安情绪时,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耐心沟通,合理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引导其放宽心态,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口腔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满意度、情绪状况等进行记录和比较。给每一项观察指标设置分别的标准,通过定量或定性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对结果进行t检验,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干预组的242例患者中,有222例患者术后愈合情况良好,占比91.74%,有230例口腔功能恢复良好,占比95.04%;对照组的240例患者中,有194例患者术后愈合情况良好,占比80.83%,有198例口腔功能恢复良好,占比82.50%;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明显(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的242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36例,占比14.88%,其中:口腔溃疡12例,占比4.96%,口腔炎10例,占比4.13%,黏膜糜烂10例,占比4.13%,口腔菌斑4例,占比1.65%;对照组的240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98例,占比40.83%,其中:口腔溃疡30例,占比12.50%,口腔炎26例,占比10.83%,黏膜糜烂22例,占比9.17%,口腔菌斑20例,占比8.33%。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明显(P<0.05)。
2.3 两组患者心理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从焦虑、抑郁状态方面相比较,干预组的242例患者中,护理前后SAS(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分别为55.34和35.35,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分别为53.23和40.35;对照组的240例患者中,护理前后SAS(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分别为57.56和49.24,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分别为53.42和49.32。两组患者心理情况在护理前差异不大,但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后,表现明显不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