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颌面外科手术中超声骨刀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功能外科的出现,要求我们医生提供安心,安全,精准的医疗服务。超声骨刀能够进行精确的骨切割,可以避免损伤软组织,神经,上颌窦,血管等重要组织[1]。由于其特有的安全性以及手术的精确性,超声骨刀在颌面外科手术中得到应用。

1.超声骨刀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1 超声骨刀工作的基本原理与历史

超声骨刀的依靠两个重要的原理产生。一个是逆压电效应是指当电场施加在电介质的极化方向,会导致电介质在某一方向上产生一定的变形或响应的机械压力,当撤除这些外加电场时,一定的变形或应力也随之消失。另一个是空化效应,超声的声压到达一定的值的时候,产生动力,对硬组织进行切割[2],基于以上两个原理Horton利用超声骨刀进行骨切割发现,与传统的骨科动力系统相比较,切割效率更好,同时愈合的时间更短。传统的骨科动力系统在切割骨组织的同时,容易损伤周围的神经以及血管,手术过程中操作稍微不注意就容易产生严重的后果,损伤邻近的大血管出血不止,在外科拔牙或正颌外科的手术时,损伤下牙槽神经,造成下唇麻木。

1.2 超声骨刀的特点

超声骨刀的优点就在于在截断硬组织的时候,不损伤周围的软组织,在口腔颌面部某些需要保护神经,血管等重要解剖结构的手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另外超声骨刀很好地保护了骨的微观完整性,同时减少对于骨愈合的相关因子的干扰[4]。超声骨刀可以有效地控制血液的渗出,同时在冷却系统的冲洗和高频振动下使手术视野清晰,有利于手术的进行。超声骨刀在进行硬组织切割的时候噪音比较小,振动也比较轻微,可以极大地缓解局麻手术的患者的恐惧情绪[5]。

2.超声骨刀在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2.1 在种植外科的应用

2.1.1 上颌窦提升

超声骨刀在种植外科主要应用于上颌窦提升以及自体骨移植,神经游离等手术中。由于超声骨刀可以将振幅控制在200μm以内,在对骨组织进行切割的时候可以更精确。同时具有良好的软组织保护性,在进行上颌窦提升的手术时,能够减少上颌窦粘膜破裂,穿孔的发生。

2.1.2 下牙槽神经游离术

对于下颌后牙缺失的患者,由于骨吸收导致种植距离不够,临床上通常采用下牙槽神经游离术,然而此术式会造成下唇永久性麻木,风险较高,超声骨刀可以减少神经的损伤,截骨也更精确[6]。

2.1.3 自体骨移植

自体骨被认为是最佳的植骨材料。使用超声骨刀取骨的可以减少手术的创伤,缩短手术的时间,缺损骨的愈合也更快[7],有报道显示使用超声骨刀在下颌升支处进行取骨,植骨区骨量吸收减少,有利于后期的种植。

2.2 在牙槽外科中的应用

牙槽外科经常会碰到一些邻近上颌窦的牙齿和一些低位阻生的下颌埋伏齿,采用传统的方式拔牙,容易造成上颌窦的穿孔或下牙槽神经的损伤,高永波[8]比较了两种方法后认为,超声骨刀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减少手术的并发症。

2.3 在囊肿手术中的应用

颌骨囊肿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根据其分类不同,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只要是要彻底清除囊肿,对于一些容易复发的如角化囊肿还要刮除周围部分骨质,同时要尽量减少损伤周围的正常组织,临床上使用动力系统容易损伤周围软组织。王玉凤等通过研究认为超声骨刀有效地减少了术区骨组织的损伤,更好地保护了邻近的软组织[9]。

2.4 超声骨刀在正颌手术中的应用

正颌手术的时候常常会造成下牙槽神经的损伤,手术过程中如果牵拉不好,容易损伤周围的组织,对于深部的大血管一旦损伤容易造成致命的后果。Robiony等报道超声骨刀进行正颌手术,精确性提高,没有明显并发症[10]。

超声骨刀在临床上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超声骨刀切割时间较长,工作效率较低,价格昂贵是其主要的缺点,但超声骨刀与传统动力系统相比较,有着明显的优势,能给患者带来安心,安全,精准的治疗,在口腔颌面外科有着美好的前景。

[1] Vercellotti T.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indications of piezoelectric bone surgery[J]. Minerva Stomatol,2004,53(5):207-214.

[2] Schlee M, Steigmann M, Bratu E, et al. Piezosurgery: basics and possibilities[J]. Implant Dent,2006,15(4):334-340.

[3] Degerliyurt K, Akar V, Denizci S, et al. Bone lid technique with piezosurgery to preserve inferior alveolar nerve[J]. Oral Surgy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09,108(6):l-5.